近日
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构建以臭氧防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
推动治水从巩固治污成果转向全面提质
建成1000公里碧道 和节水典范城市
描绘了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十四五画卷
其中
2021年计划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深圳
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
新建碧道210公里以上
碧道建设是广东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之举
也是深圳市推动“治污”向“提质”迈进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
深水规院积极参与广东、深圳碧道建设的相关顶层设计
为各区碧道和各骨干碧道建设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承担了多项碧道工程设计任务
为早日呈现水草丰美、鸟啼虫鸣的自然野趣不懈努力!
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构建以臭氧防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
推动治水从巩固治污成果转向全面提质
建成1000公里碧道 和节水典范城市
描绘了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十四五画卷
其中
2021年计划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深圳
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
新建碧道210公里以上
碧道建设是广东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之举
也是深圳市推动“治污”向“提质”迈进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
深水规院积极参与广东、深圳碧道建设的相关顶层设计
为各区碧道和各骨干碧道建设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承担了多项碧道工程设计任务
为早日呈现水草丰美、鸟啼虫鸣的自然野趣不懈努力!
立标准、做指引 为顶层设计出一份力
万里碧道建设是广东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两山”理论的壮举。为高质量完成建设目标,广东省水利厅组织了《广东万里碧道建设评价标准》(简称《评价标准》)的编制工作。

万里碧道建设是广东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两山”理论的壮举。为高质量完成建设目标,广东省水利厅组织了《广东万里碧道建设评价标准》(简称《评价标准》)的编制工作。

该标准由我司承担编制任务,2020年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在此后省内各地的碧道建设评价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满足了全省碧道建设评价工作的需求。如广州市此前已建成的530公里碧道验收评估工作,均为广州市河长办依据《评价标准》而组织,珠海市对2020年建成的32.7公里碧道开展的全覆盖现场评估也充分对照了《评价标准》的要求。

在深圳市,我司相继承担或参与碧道建设评价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碧道试点建设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碧道设计导则等编制工作,努力为碧道建设提供规划设计、评估验收等工作做好规范编制。

在深圳市,我司相继承担或参与碧道建设评价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碧道试点建设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碧道设计导则等编制工作,努力为碧道建设提供规划设计、评估验收等工作做好规范编制。
推进骨干碧道建设 当仁不让挑起设计咨询重任
深圳市重点打造的“三河一湖”核心骨干型碧道中,深水规院承担了唯一一个湖库型碧道——光明湖碧道,以“守护 • 传承”为项目设计理念,为水源保护提供更优质的生态基底和环境,着力构建光明区乃至深圳市最大的蓝绿交融的公共空间,打造不同于滨海和河道的全新滨水体验空间。

除光明湖碧道等对城市有重要影响的一级碧道,深水规院还承担了梧桐山河碧道、木墩河、屯梓河等多项二级、三级碧道项目,为罗湖碧道建设计划、坪山河干流碧道、深圳河干流北岸碧道等提供前期咨询服务,项目类型覆盖湖库、干流、支流等类型。
在深圳本土以外,深水规院还承担了东莞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滨海活力景观长廊等项目,力求以深圳方案为当地市民打造精品滨水工程。


除光明湖碧道等对城市有重要影响的一级碧道,深水规院还承担了梧桐山河碧道、木墩河、屯梓河等多项二级、三级碧道项目,为罗湖碧道建设计划、坪山河干流碧道、深圳河干流北岸碧道等提供前期咨询服务,项目类型覆盖湖库、干流、支流等类型。
在深圳本土以外,深水规院还承担了东莞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滨海活力景观长廊等项目,力求以深圳方案为当地市民打造精品滨水工程。

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是深圳市政府描绘的精彩蓝图
是广大市民翘首期盼的愿景
也是深水规院的努力方向
为重现都市自然野趣
服务千里碧道建设
深水规院将继续努力
岁月不负 来日可期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
深水规院与你相约未来

为实现碧道从蓝图变为实景图,我市坚持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全市碧道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印发《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深圳行动方案》,明确碧道建设目标、任务和部门职责分工;成立市碧道建设办公室,负责碧道建设各项工作;编制完成《深圳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报批稿),形成全市碧道“一张蓝图、分片实施”的总体规划,待市委市政府审议后出台;印发《深圳市碧道建设试点段规划设计指引》,统筹推进16个碧道试点项目;印发《深圳市2020年碧道建设计划》,今年全面铺开240公里碧道建设,重点推进“五河一湖”骨干碧道建设,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龙岗河、观澜河、坪山河干流和光明湖碧道工程设计国际招标工作已完成,力争今年年底前各碧道示范段开工建设。预计到2022年,全市河流水质将稳定达V类及以上,全市力争建成600公里碧道建设,全市碧道网络基本成型。到2025年,全市河流水质稳定达IV类及以上,主要河流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建成1000公里碧道,形成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努力推动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参考资料:
2025年深圳将建成1000公里碧道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高品质碧道,将会越来越多。目前,深圳已全面铺开碧道建设工作,市政府也已印发《深圳市2020年碧道建设计划》。2020年,深圳要开工建设240公里碧道,重点推进茅洲河、深圳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干流及光明湖碧道等骨干碧道建设,力争打造成广东万里碧道的深圳典范。
2022年,全市将建成600公里碧道,全市碧道网络基本成形;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1000公里碧道,率先在全省高质量实现碧道建设目标,让市民全面分享治水成果。
同时,开放共享水务设施,以碧道为纽带,串联沿线水库、水质净化厂、人工湿地、泵站、水闸等水务设施,将河道沿岸的水库、水质净化厂、泵站、水闸进行改造提升和功能复合,把水库打造成公园式生态水库,水质净化厂配建科普展厅、体育设施等,使之成为集环境保护、体育休闲、科普教育、主题旅游(工业旅游)于一体的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向市民开放,为老百姓提供优质共享的“生态产品”。(来源:深圳商报 日期:2019.03.27)
[网友提问]:深圳为什么要建碧道?
[深圳市水务局局长 张礼卫]:近年来,我市举全市之力,历经不懈攻坚,到2019年底,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黑臭,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转折。但我市水生态环境仍然存在水质总体不高、滨水空间品质不佳、河湖岸线景观标准低、城水割裂隔离等问题,距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要求、距离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追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此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广东万里碧道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倒逼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治污”向“提质”迈进,努力将水污染治理的“投入”转化为产业升级、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的“产出”,让老百姓共享治水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网友提问]:碧道建设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
[深圳市水务局局长 张礼卫]:让碧道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这是我们建设碧道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着力把碧道打造成为市民亲水乐水的重要平台,碧道可以联接绿道、自行车道、公共交通等公共设施,形成休闲慢行系统,为市民提供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碧道有水文化活动空间,可以承办丰富多彩的水上运动、体育赛事等活动。碧道结合本土风情,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留下历史文化印记。碧道还将沿线的水库、水质净化厂等水务设施串接起来,向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福利,让市民因水而乐。具体来讲,碧道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我们可以做以下展望:碧道将成为生态家园。我们将通过碧道建设,打造怡人乐居的优质滨水生活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系统;碧道将成为自然课堂。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都可以在碧道空间中学习水文化与自然知识,培育提升生态环保意识;碧道将成为休憩港湾。我们依托河湾、湖湾、海湾,增加滨水与亲水休闲游憩服务设施,山水联动,打造让都市人放松心情,亲近自然的休憩与度假港湾;碧道将成为人文纽带。我们将依托碧道营造高质量的滨水公共交往空间,搭建促进多元文化交融交流与展示的载体平台。
[网友提问]:深圳如何规划建设碧道?
[深圳市水务局局长 张礼卫]:深圳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有362条河流、189座水库和311公里海岸线,为我们规划建设碧道提供了良好的本底资源。按照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要求,深圳碧道建设规划以“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为愿景,以“水、产、城三维共治,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为碧道理念,以“一带二湾四脉八廊”的空间结构为骨架,坚持以水为魂,串联全市山、林、湖、海各类生态资源,结合各种绿地资源,构成蓝绿交融,水绿相映的生态网络;以水为脉,联接绿道、自行车道、公共交通道等公共设施,构建连续的休闲慢行系统,贯通西东;以水为底,承载群众性的体育赛事、庆典活动、营造丰富的水活动、水文化空间,引导产业升级转型以及滨水空间优化。通过构建江河安澜的安全系统、蓝绿交融的生态系统、水城共生的休闲系统、缤纷荟萃的文化系统、水城融合的产业系统,让碧道成为青蛙自由跳动、鱼儿自由游动、鸟儿自由飞翔的生态家园,成为寓教于乐、怡人乐居的自然课堂,成为让人放松、亲近自然的休憩港湾,成为多元文化交融和文化艺术展示的人文纽带,成为展现深圳改革开放成就、科技创新成果、敢闯敢试精神的魅力窗口,成为滨水生态长廊、水产城共治典范,让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市民因水而乐。
[网友提问]:深圳碧道建设目前进展情况及未来计划?
[深圳市水务局局长 张礼卫]:为实现碧道从蓝图变为实景图,我市坚持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全市碧道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印发《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深圳行动方案》,明确碧道建设目标、任务和部门职责分工;成立市碧道建设办公室,负责碧道建设各项工作;编制完成《深圳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报批稿),形成全市碧道“一张蓝图、分片实施”的总体规划,待市委市政府审议后出台;印发《深圳市碧道建设试点段规划设计指引》,统筹推进16个碧道试点项目;印发《深圳市2020年碧道建设计划》,今年全面铺开240公里碧道建设,重点推进“五河一湖”骨干碧道建设,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龙岗河、观澜河、坪山河干流和光明湖碧道工程设计国际招标工作已完成,力争今年年底前各碧道示范段开工建设。预计到2022年,全市河流水质将稳定达V类及以上,全市力争建成600公里碧道建设,全市碧道网络基本成型。到2025年,全市河流水质稳定达IV类及以上,主要河流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建成1000公里碧道,形成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努力推动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参考资料:
2025年深圳将建成1000公里碧道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高品质碧道,将会越来越多。目前,深圳已全面铺开碧道建设工作,市政府也已印发《深圳市2020年碧道建设计划》。2020年,深圳要开工建设240公里碧道,重点推进茅洲河、深圳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干流及光明湖碧道等骨干碧道建设,力争打造成广东万里碧道的深圳典范。
2022年,全市将建成600公里碧道,全市碧道网络基本成形;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1000公里碧道,率先在全省高质量实现碧道建设目标,让市民全面分享治水成果。
同时,开放共享水务设施,以碧道为纽带,串联沿线水库、水质净化厂、人工湿地、泵站、水闸等水务设施,将河道沿岸的水库、水质净化厂、泵站、水闸进行改造提升和功能复合,把水库打造成公园式生态水库,水质净化厂配建科普展厅、体育设施等,使之成为集环境保护、体育休闲、科普教育、主题旅游(工业旅游)于一体的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向市民开放,为老百姓提供优质共享的“生态产品”。(来源:深圳商报 日期:2019.03.27)
[网友提问]:深圳为什么要建碧道?
[深圳市水务局局长 张礼卫]:近年来,我市举全市之力,历经不懈攻坚,到2019年底,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黑臭,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转折。但我市水生态环境仍然存在水质总体不高、滨水空间品质不佳、河湖岸线景观标准低、城水割裂隔离等问题,距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要求、距离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追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此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广东万里碧道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倒逼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治污”向“提质”迈进,努力将水污染治理的“投入”转化为产业升级、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的“产出”,让老百姓共享治水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网友提问]:碧道建设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
[深圳市水务局局长 张礼卫]:让碧道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这是我们建设碧道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着力把碧道打造成为市民亲水乐水的重要平台,碧道可以联接绿道、自行车道、公共交通等公共设施,形成休闲慢行系统,为市民提供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碧道有水文化活动空间,可以承办丰富多彩的水上运动、体育赛事等活动。碧道结合本土风情,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留下历史文化印记。碧道还将沿线的水库、水质净化厂等水务设施串接起来,向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福利,让市民因水而乐。具体来讲,碧道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我们可以做以下展望:碧道将成为生态家园。我们将通过碧道建设,打造怡人乐居的优质滨水生活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系统;碧道将成为自然课堂。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都可以在碧道空间中学习水文化与自然知识,培育提升生态环保意识;碧道将成为休憩港湾。我们依托河湾、湖湾、海湾,增加滨水与亲水休闲游憩服务设施,山水联动,打造让都市人放松心情,亲近自然的休憩与度假港湾;碧道将成为人文纽带。我们将依托碧道营造高质量的滨水公共交往空间,搭建促进多元文化交融交流与展示的载体平台。
[网友提问]:深圳如何规划建设碧道?
[深圳市水务局局长 张礼卫]:深圳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有362条河流、189座水库和311公里海岸线,为我们规划建设碧道提供了良好的本底资源。按照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要求,深圳碧道建设规划以“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为愿景,以“水、产、城三维共治,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为碧道理念,以“一带二湾四脉八廊”的空间结构为骨架,坚持以水为魂,串联全市山、林、湖、海各类生态资源,结合各种绿地资源,构成蓝绿交融,水绿相映的生态网络;以水为脉,联接绿道、自行车道、公共交通道等公共设施,构建连续的休闲慢行系统,贯通西东;以水为底,承载群众性的体育赛事、庆典活动、营造丰富的水活动、水文化空间,引导产业升级转型以及滨水空间优化。通过构建江河安澜的安全系统、蓝绿交融的生态系统、水城共生的休闲系统、缤纷荟萃的文化系统、水城融合的产业系统,让碧道成为青蛙自由跳动、鱼儿自由游动、鸟儿自由飞翔的生态家园,成为寓教于乐、怡人乐居的自然课堂,成为让人放松、亲近自然的休憩港湾,成为多元文化交融和文化艺术展示的人文纽带,成为展现深圳改革开放成就、科技创新成果、敢闯敢试精神的魅力窗口,成为滨水生态长廊、水产城共治典范,让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市民因水而乐。
[网友提问]:深圳碧道建设目前进展情况及未来计划?
[深圳市水务局局长 张礼卫]:为实现碧道从蓝图变为实景图,我市坚持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全市碧道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印发《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深圳行动方案》,明确碧道建设目标、任务和部门职责分工;成立市碧道建设办公室,负责碧道建设各项工作;编制完成《深圳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报批稿),形成全市碧道“一张蓝图、分片实施”的总体规划,待市委市政府审议后出台;印发《深圳市碧道建设试点段规划设计指引》,统筹推进16个碧道试点项目;印发《深圳市2020年碧道建设计划》,今年全面铺开240公里碧道建设,重点推进“五河一湖”骨干碧道建设,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龙岗河、观澜河、坪山河干流和光明湖碧道工程设计国际招标工作已完成,力争今年年底前各碧道示范段开工建设。预计到2022年,全市河流水质将稳定达V类及以上,全市力争建成600公里碧道建设,全市碧道网络基本成型。到2025年,全市河流水质稳定达IV类及以上,主要河流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建成1000公里碧道,形成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努力推动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